最高检:绝不允许在耕地上建所谓大棚房、生态园
财经|2020-04-10 20:47|来源:编辑:阅读 次|
我要分享
0
我要分享
3月5日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3月5日指出,假借发展设施农业之名,擅自或者变相改变农业用途,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上建设所谓“大棚房”“生态园”“休闲农庄”等,国家的法律绝不允许。

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检察机关开展涉农检察工作的主要情况,发布第十六批指导性案例。会上有记者问:近年来,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屡有发生,非法占用农用地类案件有哪些特点?第十六批指导性案例对此如何回应?
苗生明介绍,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是近年来涉农领域常见多发案件。该类案件具有以下特点:
一是地域特征明显。城乡接合部,城市周边、浅山地区等,非法占用农用地开发大棚房等案件往往多发。
二是非法占用方式多样。从已发案件形式来看,有的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,如建厂、建房、建设水电站等;有的在农用地上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活动,如采矿、挖砂等;有的将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,如开垦林地、挖塘养鱼等;还有的将农用地转为其他非农用途,如进行小产权房、大棚房开发等。
三是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或自治组织出于“政绩”冲动或利益驱动,往往或明或暗支持这种行为。
四是隐蔽性强,不容易被暴露,办案难度也比较大。该类案件中,行为人往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,或假借发展设施农业之名大肆占用耕地进行非农改造,或隐藏于幕后,派无关人员充当傀儡。
苗生明指出,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《土地管理法》进一步确立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由原来的“基本农田”修改为“永久基本农田”,增加“永久”二字凸显了国家最严格保护的法律态度。如果任由非法占用农用地,必然导致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资源锐减,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,同时,还损害农民利益,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,危及社会和谐稳定,因此必须依法予以严惩。
苗生明强调,最高检发布的第十六批涉农检察主题指导性案例,第一个案例就是非法占用农用地的案例,这就是要严正宣示,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,假借发展设施农业之名,擅自或者变相改变农业用途,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上建设所谓“大棚房”“生态园”“休闲农庄”等,国家的法律绝不允许。对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,检察机关要依法追诉,严厉打击惩治该类犯罪。
【编辑:刘欢】 返回网站首页猜你喜欢
换一换
外交部:防控措施对外国和中国公民一视同仁
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表示,有些地方对外国来华人员入境后的防控措施在进行动态调整,这完全是根据疫情形势的...
武汉:鼓励创建“无疫村”救助农村困难群体
在农村开展重点区域消杀、抓好各新城区“无疫村”创建、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体救助支持。...
专访:密切新冠肺炎疫情沟通 加强双边友好务实合
专访:密切新冠肺炎疫情沟通 加强双边友好务实合作——访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 阿拉伯卫生部长理事会第53次...
水利部:对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资金倾斜
据水利部网站消息,水利部近日印发《2020年河湖管理工作要点》。...
外交部:中国将很快向韩国提供一批急需医疗物资援
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表示,近来韩国国内疫情在加剧,我们的确是感同身受,中方愿意向韩方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...
最高检发布涉农检察工作第十六批指导性案例
《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(一)》第六十七条王敏生产、销售伪...